電磁導航系統,將CT三維重建技術、電磁場定位技術、虛擬支氣管鏡導航技術結合于一體,進行病灶導航定位,實現疾病診斷與治療。
在肺結節活檢領域,傳統支氣管鏡只能實現第4-6級支氣管檢查,電磁導航系統可以檢查到第17級支氣管,診斷精度高,能夠實現微小病變精準定位,進而提高手術安全性,可以適用于老年患者以及經皮穿刺不耐受患者。
在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中,電磁導航系統可以引導導管到達指定位置,提高了PICC置管安全性與準確性,能夠在建立靜脈輸液通道的同時,保護外周靜脈。
放射治療是腫瘤治療三大手段之一,消融治療是腫瘤治療的第四大手段。為精準照射靶區,集中劑量于腫瘤組織,實現最大化治療效果,同時避免殺傷周圍正常組織細胞,降低副作用,在放射治療、消融治療過程中,導航定位技術不可或缺。電磁導航系統憑借創傷小、療效高、風險低等優點,可實現精準放療、精準消融。
放射治療、消融治療電磁導航系統,主要由信號發生裝置、信號探測裝置、控制臺、支撐裝置、顯示器等組成。電磁導航系統治療腫瘤的工作過程是,先對患者患病部位例如肺部進行三維CT掃描,生成三維樹狀模型,確定靶區位置,進而生成最佳路徑進行導航,將放療設備或者消融設備引導至靶區,對腫瘤組織進行放射治療或者消融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公布數據,2020年,全球肺癌新發病例220萬例,位居第二,死亡病例180萬例,位居第一;中國肺癌新發病例與死亡病例均位居第一,分別為82萬例、71萬例。肺癌死亡率高,65%以上的患者確診時處于晚期,這是由于傳統支氣管鏡對可以發展為肺癌的早期肺部小結節無法實現診斷。
由于電磁導航系統可以進入到第17級支氣管,其深入度較傳統支氣管鏡大幅提高,因此成為肺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手段。僅從肺癌診斷與治療方面來看,電磁導航系統發展空間巨大。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全球范圍內,電磁導航系統生產商主要有美國美敦力(Medtronic)、美國Veran Medical、美國史賽克(Stryker)、德國博醫來(Brainlab)、德國Fiagon、德國Scopis、法國Collin Medical、中國朗開醫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