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私立診所非常普遍,行業發展比較成熟。相對于公立醫院,私立診所在設備水平、醫務人員診療技術、醫院環境、服務水平等方面都占據優勢,約90%的患者選擇在私立診所就醫。
在中國,現代化中高端私立診所起步較晚,還處于成長期階段,行業發展不夠成熟: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接診人次和市場規模較小;市場認知度還比較低,消費者信賴度不高;診療水平和醫務人員素質與公立醫院有較大差距,專業人才不足;大部分是專科門診,全科診所較少。
國家新醫改政策中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公立醫院的優秀醫生和專家可利用業余時間在私立醫院兼職。醫生辭職創業潮的興起以及多點執業政策的出臺為高端私立診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有利條件,高端私立診所數量迅速增長。
越來越多的資本投資布局中高端私立診所行業。本土的和睦家、卓正、新寧、拜爾口腔、瑞爾齒科等連鎖診所加快在全國范圍內的網點布局,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婦產醫院、武漢同濟醫院等公立醫院紛紛開設特需門診,新品牌也在不斷增長。國外資本不斷涌入,香港最大私人門診聯合醫務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投資2個億進入中國大陸,開設綜合性門診,其中包括與璞邁醫療在上海CBD地區共同開設門診璞邁聯合;世界頂級醫療集團美國梅奧醫療集團(MayoClinic)宣布與高瓴資本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惠每醫療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落腳中國。
另外,在國家推進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制度的政策風口之下,丁香園、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等互聯網醫療巨頭們紛紛布局自己的線下診所,成為近年來醫療界一大風景。眾多離開公立醫院的醫生也選擇開辦個人診所。
據新思界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7-2021年中國中高端私立診所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可行性評估報告》,2013年以來,中國中高端私立診所行業市場規模呈現不斷增長態勢,2015年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6.3億元,同比增長19.4%。
中高端私立診所的客戶主要是在國內工作的外籍人士和中國本土的高收入人群,如企業家、高級管理人員、富商以及名人,這類人群多集聚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因此中高端私立醫療診所也主要分布于一線大城市,東部沿海、南部沿海以及京津冀地區數量居多。隨著中部地區經濟的發展,行業內連鎖機構以及新進入者逐漸向中部大城市布局業務,中部大城市具有發展潛力。
另外,醫療服務有一定的服務半徑,超出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醫患交流成本增加、醫療效果減弱等不利影響,所以診所大多設立在CBD商業辦公樓和高檔住宅區附近。
自2005年國內推出首款高端醫療保險產品后,中高端醫療保險在國內發展非常迅速,正成為中高端收入人群的新寵。中國高端診所的支付方主要是海外及國內的商業保險,并且這些保險大多由有實力的公司為其高管繳納。中高端醫療保險以在華外籍人士、企業高管、私營企業主、各類商務人士等為目標客戶,為他們提供“高保額、廣覆蓋、低限制、免現金、多內容、服務佳“的醫療保險服務。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與各大中高端私立診所簽訂合作協議,受保消費者產生的醫療費用可由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結算,對消費者來說更加方便快捷,私立診所和保險公司也實現了客戶資源共享。
我國國家醫療保險的主要作用是社會保障,只覆蓋基礎醫療部分。2014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規定,各地要將符合醫保定點相關規定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社會醫療保險的定點服務范圍,實行與公立醫療機構相同的報銷支付政策。目前該政策還處于試點階段,未來如果覆蓋高端醫療領域,將促進中高端私立診所市場需求的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