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一場暖冬,卻是美國服裝產業的一個“寒冬”。據美國銀行數據,10月份服裝市場銷售額同比減少了2.5%。但是事實證明,耐克不僅“耐克”,而且“耐寒”,因為,在美國服裝行業整體“寒冬”的情形下,耐克卻取得了一份漂亮的季報。
12月23日,耐克公布了的一份季報,這是該公司已經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兩位數的銷售增長。財報一經公布,公司股價便創下歷史新高,今年迄今為止,耐克的股價已上漲了37%。
與耐克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在北美市場的最大對手Under Armour。過去的3個月里,Under Armour的股價已經下跌超過20%。為扭轉局面,Under Armour更是為此新任命了公司的首席財務長。作為體育用品市場最勢不可擋的運動品牌,Under Armour稱過去3個月之所以出現疲軟,與美國今年的暖冬有關。
美國富國銀行在一份報告中提到:“我們目前看不到任何冬天的跡象。從第三季度營收狀況來看,暖冬正在影響服裝零售商。”據悉,今年10月美國平均溫度為14.1攝氏度,創1963年來最高值。11月份,紐約的氣溫同比去年約高出9攝氏度。
因此,在這樣的“高溫”下,包括大衣、帽子、靴子等在內的冬裝銷售陷入停滯期。11月10日當天,梅西(Macy‘s)、科爾(Kohls)、杰西潘尼(JC Penney)和諾德斯特龍(Nordstrom)等四家大型百貨公司的股價均下滑了2%-5%。
作為美國運動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品牌,Under Armour一直以來高度依賴于美國市場,海外拓展的步伐尤為緩慢。比起全球布局的耐克和阿迪達斯,Under Armour更難以逃脫美國服裝消費市場的影響,今年的暖冬就打了Under Armour一個措手不及。
反觀耐克,耐情況卻大不同。耐克公司2/3的銷售收入來自于鞋類產品,其中以籃球鞋為主。在12月23日發布的財報中,耐克也表示,Kobe系列戰靴、LeBron系列戰靴和Jordan品牌籃球鞋等銷售額,是美國品牌的重要收入來源。除此之外,全球布局的耐克,其海外市場份額大于美國本土市場。同時,美國品牌海外擴張的成效可觀——就最關鍵的中國市場來看,繼一季度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額猛增30%之后,耐克第二季度繼續增長24%,這家運動巨頭在大中華區保持著強勁勢頭。由此,相比于其它美國品牌,美國單一市場對耐克的影響偏小。
當然,耐克并非可以完全得以逃脫這場“暖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耐克的產品庫存同比增長了11%。不過,剔除匯率影響,從2015年12月到2016年4月之間,耐克品牌的訂單額增長了20%。這表明,接下來耐克的庫存情況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表示,暖冬之災在美國服裝產業蔓延,耐克之所以能夠逃過此劫與其全球布局密不可分,當然,這也是對市場反應能力的一場考驗。這也教會了我們要盡可能擴大市場范圍,不僅要注重市場的局部密度,更要注重市場的整體密度,并在市場又所變化的時候及時作出產品和銷售方向的調整。
更多
美洲國家投資請關注新思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