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跨國公司正在崛起。中資加快對外投資進程,行業結構不斷優化。雖然未來仍可能面臨宏觀和政策方面的制約,如外匯儲備規模下降和人民幣貶值等,但毫無疑問,中國公司將從各方面重塑全球產業競爭格局。
從2010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消費、投資和出口幾乎同時減速,國內投資回報率下滑。由于國內業務面臨下行風險,許多公司開始尋求縱向整合,通過海外投資向產業價值鏈上游邁進。
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公司在2008-2014年間的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率高達14%。2016年前5個月,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更是同比暴增62%。今年上半年的對外投資總額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的對外投資總額。不過,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占GDP的比重僅為1.2%,而美國為1.9%,日本為2.5%,這說明白中國對外投資發展潛力仍然巨大。
中國跨國公司的境外投資地以發達國家為主。2014年和2015年對發達國家的投資占對外投資的比重為62%和64%,其中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的投資占比從2011年的54%上升到了2015年的82%。
中國公司最初的對外投資標的主要為能源和礦產,但隨著這類產業基本面的惡化,其所占比例逐年減少。2011年能源公司所占比例為30%,2015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8%,同期礦產公司的比例從16%降到了8%。IT和旅游業的比例從2011年的6%上升到了2015年的15%。
雖然國有企業受益于政府的支持,成為中國第一批“走出去”的企業,但如今民營企業在對外投資的很多領域已經開始反超國企。2014年,民營企業超1億美元以上的海外收購或并購數量達61宗,而國企只有51宗,2015年這一態勢得以延續。民企的對外投資總額也在追趕國企,2015年單筆超1億美元的并購總額中,民企已占40%。
行業研究人員指出,對外投資有利于公司進行橫向和縱向整合,獲得更先進的科技和更知名的品牌,同時在業務上實現多元化,增強抗風險能力。未來一帶一路和政策支持將構成對外投資繼續加快增長的關鍵動力。
更多
財經評論請關注新思界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