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負面選舉特征更加突出、“政治極化”導致選民日益對立、兩黨要員相互“投敵”彰顯政黨惡斗、首場辯論爆發激烈“互撕”與“對戰”更使民眾對兩黨候選人的信心創下新低。美國大選中的種種亂象,既顯示了美國政治與社會的分裂,更反映出美國政治與社會危機難解。
自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各自推出總統候選人以來,希拉里、特朗普的“負面選舉”策略便大行其道,使得“美式民主”在世人面前“丑態百出”。一方面,希拉里和特朗普都有丑聞曝出,“炒作”“失言”更如家常便飯;另一方面,媒體連篇累牘跟蹤報道,甚至不惜“獵奇”,用聳人聽聞的標題吸引受眾。競選過程和媒體報道恰如一個“揭黑”鬧劇,真正與民眾利益相關的嚴肅議題卻鮮有人關注。
在“負面選舉”成為主要策略的背后,則是美國當前“政治極化”導致選民的日益對立。由于受大公司和富裕階層的影響,以及近年來華盛頓因“政治極化”和“否決政體”不斷出現政治僵局,不能回應民眾關切,引發公眾的日益不滿。
美國選民當前的反應本質上是一種“民粹思想”的反映,美國精英階層過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大多數公民的收入卻停滯不前,整個美國社會的不平等問題日益嚴重。與此同時,美國政治出現了“代表性危機”,普通公民感到民主成了一個幌子,政府被各路精英們暗中操縱,不再真實反映大眾的利益訴求。
從政黨層面看,美國兩黨要員相互“投敵”,使兩黨史無前例的“惡斗”充分暴露于世人面前。在共和黨方面,包含小布什在內的多位共和黨大佬都表態稱,不會支持特朗普,還勸說“溫和派”共和黨人支持希拉里;在民主黨方面,特別“左”的民主黨人也與希拉里這樣的傳統民主黨人格格不入。
當地時間9月26日,希拉里和特朗普的首場電視辯論更是將今年大選的種種亂象以“激烈沖突”“互撕對戰”的方式集中展現出來。雙方辯論的主題是“美國的方向、實現繁榮和保障美國安全”,本該闡釋從政理念,但在這場一個半小時的辯論中,無論是希拉里的“郵件門”“健康門”,還是特朗普的“稅單門”“大嘴門”,雙方卻更多地在個人問題上糾纏對攻,并多次打斷對方,缺乏實質政策內容。
首場電視辯論呈現的“荒誕”場面表明,美國兩黨政治日益走向僵化,選舉成了“政治過場”。今年美國大選的亂象迭出,荒誕不經,折射出美國政治面對美國難題的焦慮與困境,美國社會正在選擇的十字路口無奈徘徊。
更多
經濟特評請關注新思界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