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傳感器是是指對各類海洋觀測要素進行感知、采集、轉換、傳輸和處理的功能器件。海洋傳感器種類繁多,分為水質類傳感器、水文類傳感器、聲學類傳感器、光學類傳感器、地質地震類傳感器等多種類別。由于所處環境具有強腐蝕性、水下生物附著性,海洋傳感器具有應用范圍窄、使用壽命短等特點。
海洋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海洋探測、海洋科學研究、海洋資源勘探開發、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防安全等領域。海洋傳感器擁有對各類海洋觀測要素進行感知、采集、轉換、傳輸和處理的功能,是海洋調查研究的基礎,其性能對海洋調查研究具有巨大影響。
目前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我國也高度重視海洋資源開發,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深海科技列為國家戰略核心領域,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比上年增長5.9%。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海洋傳感器作為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支撐,市場發展也迎來了新機遇、新要求和新挑戰。
目前歐美引領著全球海洋傳感器市場發展,相關企業包括Teledyne、康世伯、法國iXblue、美國安杜里爾、加拿大RBR、美國EdgeTech等。早期我國海洋傳感器嚴重依賴進口,產品價格、維護成本高,在地緣性海洋權益競爭、摩擦加劇背景下,海洋傳感器國產化需求迫切,尤其是深遠海高端傳感器。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海洋傳感器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海洋傳感器市場處于技術跟蹤階段,部分傳感器產品已達國際先進水平,但在高端海洋傳感器上,國產化率仍極低,不足10%。
國內海洋傳感器布局企業包括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蘭信)、北京海藍聲學傳感技術有限公司、青島羅博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青島海研電子有限公司等,其中海蘭信在海洋及航海傳感器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海洋傳感器是構建海洋觀測能力的基礎和前提,隨著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智慧海洋建設加速推進,海洋傳感器市場需求不斷釋放。目前海洋傳感器市場主要由歐美企業壟斷,我國正處于技術跟蹤階段,高端海洋傳感器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國內企業仍需著力攻關傳感器材料、工藝等“卡脖子”技術,以提高海洋傳感器使用性能和國產化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