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量子密碼(PQC)又稱抗量子密碼,是指能夠抵御量子計算攻擊的新一代密碼技術,旨在保障未來信息安全。
量子計算具有強大的并行計算能力、協同處理能力,近年來,在全球各大企業爭相布局下,量子計算在硬件、算法等層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量子計算與各領域正加速融合,量子計算時代即將來臨,但量子計算機的強大計算能力能夠快速破解傳統基于數學難題(如大數分解、離散對數等)的密碼算法,對傳統密碼體系構成了嚴峻威脅。
后量子密碼能夠抵御量子技術攻擊,是保障未來信息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后量子密碼算法主要分為基于編碼的密碼、基于格的密碼、基于多變量的密碼、基于哈希的密碼、基于曲線同源的密碼等類別。
歐美地區在后量子密碼研究方面起步較早,其中美國在后量子密碼領域的發展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是后量子密碼最重要的標準制定者,其已發布了多項后量子加密標準,包括FIPS 203、FIPS 204、FIPS 205等,谷歌、蘋果、Cloudflare、微軟等企業也在推動后量子密碼標準制定和落地應用。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后量子密碼(PQC)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后量子密碼研究起步較晚,目前處于追趕狀態。包括后量子密碼在內的量子科技已列為國家戰略重點,國家密碼管理局、商用密碼標準研究院等開啟了后量子密碼標準化工作,國盾量子、三未信安、吉大正元、天融信、電科網安等企業不斷推動后量子密碼技術商業化落地。
后量子密碼在金融、政府、軍事、能源、醫療等對網絡安全要求極高的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預計2030年全球后量子密碼市場規模將超過百億美元。隨著量子計算時代到來,后量子密碼將逐漸替代現有密碼系統,成為應對量子計算攻擊的核心利器。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密碼算法是國家戰略資源,全球各國都在積極進行后量子密碼技術研究,以爭取在量子時代占據制高點。我國后量子密碼技術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我國正積極推進其在金融、政務等行業的試點工作。整體來看,后量子密碼產業化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行業發展面臨著基礎理論研究滯后、核心算法創新不足、遷移復雜性與成本較高、國內外標準不統一等挑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