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東之行首站沙特的國事訪問期間,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壽君與沙特核能與可再生能源城主席H.E. Dr. Hashim A. Yamani分別代表中核建和沙特能源城簽訂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此次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訂,標志著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項目實現了“走出去”的重大突破。
據了解,高溫氣冷堆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先進核電技術,具有固有安全性、多功能用途、模塊化建造的特點和優勢。高溫氣冷堆的固有安全性使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發生堆芯融化和大量放射性釋放的事故,不會對人類的健康和環境造成影響;其多用途性可滿足沙特電力供應和海水淡化以及石油化工產業的需求;其靈活的模塊化設計使之在適應不同電網需求方面具有突出優勢。
我國高溫堆技術研發工作始于上世紀70年代。通過實施國家863計劃,清華大學在中核集團的支持下設計建造了10兆瓦實驗堆,2003年1月7日實現并網發電。經歷30余年的發展,如今,我國已經系統掌握了高溫氣冷堆的全部關鍵技術。目前,我國高溫氣冷堆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高溫氣冷堆已經成為落實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優選堆型。
而高溫氣冷堆與生俱來的產業化優勢可滿足沙特核能發展需求,解決沙特能源結構不平衡問題。據了解,高溫堆通過多模塊組合方式,可以建設20萬千瓦、40萬千瓦、60萬千瓦、80萬千瓦、100萬千瓦等系列裝機容量的核電機組,可以靈活適應市場,滿足不同電網的需求,適合建設在靠近負荷中心以及擁有中小電網的國家和地區,對沙特等“一帶一路”沿途中小電網國家來說,解決其能源結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有重要的作用。
行業研究人士表示,在高溫氣冷堆之前,中國已經形成了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和CAP1400核電技術“走出去”的兩條主線。隨著高溫氣冷堆此次“走出去”獲得突破,中國儼然形成了三條核電技術路線出海的格局,而在此過程中,中核建的作用巨大。
據悉,中核建是經國務院批準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由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目前以高溫堆工程化研究中心為載體,主導了與工程轉化相關的科研課題,支持清華大學開展關鍵工藝相關的科研課題。設備研制上,去年以來,中核建在諸如數字化儀控系統、蒸汽發生器、主氦風機、控制棒驅動機等等一系列核心關鍵設備的研制、驗證也都取得了突破。
目前,在國內,中國核建已在福建、廣東、江西、湖南等多個省市開展了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項目前期工作,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在海外,中國核建已與沙特、阿聯酋迪拜、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
更多
市場分析請關注新思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