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能源及環境部發布公告,宣布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與法國合作方Eolfi公司組成的聯合體,成功中標大西洋布列塔尼地區的Groix項目,該項目將由四臺單機容量6MW(兆瓦)的漂浮式海上風機組成,項目總容量24MW。這是法國,也是整個歐洲范圍內,首次進行的規模化漂浮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招標,同時也是中國企業首次進入漂浮海上風電技術領域。
粗略估計,現在歐洲的海上風電場投資成本一般在1700歐元至2000歐元每千瓦之間,漂浮式海上風電的成本更是在這之上,24MW的裝機量意味著要投資至少要408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對于該項目,法國政府還將給予20年的固定電價補貼和優惠融資支持。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15年海上風電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顯示,風力發電在我國電力總裝機中的比重已超過7%,成為僅次于火電、水電的第三大電力來源。隨著風電行業快速發展及扶持政策的共同推動,我國已具備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條件和基礎。海上風電場按所處區域位置,一般分淺海風電場和深海風電場,越往深海的地方,風力資源越豐富,但目前國內外對海上風電的開發僅限于淺海。
國內的海上風電建設已有8年時間,但截至2015年底,國內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為482萬千瓦,已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只有75萬千瓦,距離“到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漂浮式海上風電在全球來說都是非常前沿的技術,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球裝機量僅為15MW。預計,到2020年漂浮式海上風電裝機量將為215MW左右,日本和法國是主要開發國。
行業研究人士表示,漂浮海上風電技術可利用的海風資源占全球可利用海風資源的70%以上,該技術在中國及亞太周邊地區也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但該技術還在研發階段,短期內不具備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條件,主要原因是成本非常高,技術還不成熟。并且,漂浮式海上風電只適用深海項目。
實際上,海上風電發展起源于歐洲,目前法國、英國等一些歐洲國家投產較多,技術日趨成熟。以前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能源投資,更多是為了保障國內使用需求,而現在更多是為了掌握先進技術,以及實現投資收益。
中廣核方面也坦言,通過中標本項目,布局漂浮海上風電市場,積累和掌握漂浮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及投資經驗,以期在未來全球漂浮海上風電行業中占領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