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各省市年初的整體投資規劃將深刻影響其全年在不同產業的投資布局,其中也可能會關系到很多企業的“飯碗”。近期,多個省市都陸續公布了2016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重慶、四川、江西、福建、河南、北京六省都發布了高達上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四川、福建的投資甚至超過了3萬億元。
行業研究人士表示,盤點18個省市2016年的整體的投資計劃及其重大的能源項目,不難發現,2016年能源電力及環保都是其重要的投資方向。總結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
以能源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在中西部一些省份,能源投資一直在總投資里占重要地位,今年也不例外。
去年,山西GDP同比增幅僅3.1%,創34年來新低,經濟發展面臨較大的穩增長壓力。今年,山西計劃建設160個重點能源項目,包括現代煤化工項目25個、煤層氣項目24個、外送電通道和電網工程項目16個、風力發電與光伏發電項目50個等,規模相當大。不難看出,山西將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意圖十分明顯,而內蒙古、新疆、陜西亦然。
內蒙古今年計劃完成工業投資7000億元,煤炭深加工、新能源、外送電通道都是著力點。其中,新建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項目300萬千瓦。
陜西今年僅能源化工投資就計劃達到3000億元以上,核心目標是實現煤炭的就地深度轉化和增值。重點能源項目包括神華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富縣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等工程。
新疆今年的計劃投資不及內蒙古一半,重點任務包括建成哈鄭±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配套新能源項目并參與外送,建設準東—華東±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及配套電源項目,啟動哈密北—河南信陽±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等。
能源投資調整投資結構
投資如砝碼,放到哪里,哪里就會更“重”,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在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眾多省市投資熱情持續高漲,不斷推動著產業升級換代,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重慶今年的能源投資亮點,在于圍繞羅家寨氣田、磨溪氣田、涪陵氣田,深化了常規與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在其78個重點能源項目中,涉氣項目達22個,如LNG液化工廠就建了6個。
河南的新能源發展速度一直算不上多快,但今年似乎局面將有所改觀,計劃新建、續建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項目達40個,合計裝機規模遠超去年新增裝機容量。
安徽今年計劃投資破萬億元,推進重點項目4796個,其中“大能源”項目200個,涉及到新能源發電、新能源裝備制造和油氣等。在這200個項目中,涉光伏、風電項目達109個,涉氣項目達21個,涉生物質能項目達28個,涉新能源汽車制造及動力電池項目達30個,而石化項目僅2個。顯然,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領域獲得的投資不是石化等傳統能源領域能比的。
福建今年計劃投資3.37萬億元,是投資最多的省份之一。在其57個重點能源項目中,風力發電項目有18個,涉核項目有5個。風電、核電漸成為福建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主要能源支撐之一。
能源投資惠民
一個地方若上馬一座火電廠或者一座光伏電站,當地人也許會覺得與自己關系不大,但若建設一條燃氣管道或者改造一下電網,感覺可能就變了。誠然,很多能源投資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其中,浙江、廣東、江蘇的天然氣普及率,在國內本屬較高一列,在其今年的重點能源項目中,又不乏城市燃氣、LNG的身影。
北京今年安排的36個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中,涿州—房山供熱工程輸熱主干線工程、中南海及周邊地區供熱保障熱力管線工程、懷柔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農村地區煤改清潔能源工程等,都能夠讓人們直接受益。
云南今年的重點能源項目集中在了水電建設上,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因為該省是“十三五”扶貧攻堅重點區域,開發當地的水電資源既是發展清潔能源的需要,又能有力地帶動地區脫貧致富。根據投資計劃,云南今年將繼續推進烏東德水電站、黃登水電站、大華僑水電站、里底水電站和烏弄龍水電站建設。
湖南今年的投資規模與新疆相仿,只有3000多億元,農網改造升級、“氣化湖南”是能源領域投資重點。據了解,湖南去年專門出臺了農網改造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到2017年,全省農網供電質量要有質的提升。“氣化湖南”則要求到2020年,實現用氣縣縣全覆蓋。
新思界為您提供
《2015-2019年能源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