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發生在宮頸,是由HPV病毒感染而引起,常見于40-60歲女性群體。宮頸癌病因明確,是一種可以早發現、早預防的癌癥。目前宮頸癌的早期篩查方法主要有巴氏涂片法、過濾膜式液基細胞學、沉降式液基細胞學,當前國內以沉降式液基細胞學為主流方法。在國際上,專業機構建議聯合使用液基細胞學和HPV病毒檢測,聯合法優點明顯,但價格昂貴,在國內尚未得到普及。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年全球及中國宮頸癌篩查系統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受吸煙、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過早性生活,導致HPV感染風險增大,宮頸癌患者群體龐大。在2020年我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數量在351萬人。隨著國內女性健康意識提升,以及政府對于宮頸癌篩查的普及,我國宮頸癌篩查市場規模持續攀升,自2016年的12.1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1.1億元。
我國建議宮頸癌篩查人群在25-65歲女性群體,國內該群體人數龐大,在2020年達到4.2億人。宮頸癌篩查行業的發展主要是受到政策的鼓勵,在近幾年國內發布多項政策,《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受益于政策的支持,我國宮頸癌篩查需求攀升,市場規模隨之增長。
宮頸癌篩查需求受到醫療水平、經濟水平和生活環境影響,在農村地區宮頸癌篩查普及度較低,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我國宮頸癌篩查市場規模空間近百億元,吸引眾多企業布局,如蘭丁高科、金域醫學、麥克奧迪、迪安診斷、之江生物、凱普生物等。目前大多新興技術企業尚未實現上市,未來市場仍有極大增長空間。
就技術發展方面,細胞學檢測仍舊是主流檢測手段,細胞DNA定量技術優勢明顯,將成為主流的細胞學檢測方案。目前傳統宮頸癌學檢測技術較為成熟,相關企業布局在新技術研究,AI+細胞學檢測成為研發熱點。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受益于政策的支持,我國宮頸癌篩查普及度不斷提升,宮頸癌患者數量穩定增長,宮頸癌早篩市場規模龐大。受地區醫療水平不同影響,宮頸癌篩查在三四線城市普及度較低,未來提升空間較大。由于宮頸癌篩查市場規模龐大,吸引眾多企業布局,市場競爭較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