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用藥指14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專用藥品,是為滿足兒童特殊體質及需求設計的一類藥品。自“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數量明顯回升,少兒人口數量和比重上升。2020年,我國0-14歲兒童人口數量達到25277萬人,占比18.0%,少年兒童撫養比26.2%。
兒科用藥種類繁多,生產企業數量也很多,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醫藥產業發達,兒科用藥起步較早,企業數量很多,且擁有很多知名度較高的跨國藥企,例如美國安進、輝瑞制藥、默沙東、艾伯維等,歐洲的羅氏、賽諾菲、諾華、葛蘭素史克、拜耳、阿斯利康、諾和諾德等。
2011年,我國首次出臺明確鼓勵兒科用藥行業發展的政策,自此之后兒科用藥行業利好政策頻出,極大的激發了兒科用藥行業的發展活力,使兒科用藥行業企業數量出現增長。從競爭主體資本性質來看,兒科用藥行業企業可分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從競爭主體業務類型來看,兒科用藥行業企業可分為中成藥企業、化學藥企業及生物制藥企業;從競爭主體業務專業度來分,可分為綜合性藥企和兒童專用藥企業。總之,兒科用藥行業競爭主體數量較多,企業間競爭非常激烈。
新思界發布的
《2022-2027年兒科用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兒科用藥企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包括達因藥業、葵花藥業、濟川藥業、健民集團、葫蘆娃藥業、國潤制藥、華潤三九、漢森制藥、亞寶藥業等等,企業分布相對分散。
我國0-14歲兒童人口數量龐大,2021年已達到25338萬人,為兒科用藥行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醫療支付能力增強,兒童人口數量持續增加,兒科用藥市場需求呈現出持續增長趨勢。
但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兒科用藥市場需求呈下滑態勢。一方面企業開工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會限制兒童出行,加上佩戴口罩,交叉感染的風險大幅降低,同時家長對孩子的照顧更加細心,孩子的抵抗力有所提高,感冒、發燒以及腸胃疾病相應減少,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也大幅減少,進而會導致兒科用藥需求量減少。
新思界
投資分析師指出,兒科用藥行業在研發環節、生產環節、市場環節及銷售環節均存在一定的問題,限制了行業的發展。研發環節,存在研發難度大、研發時間長、研發成本高、臨床試驗難以進行、兒科藥品重復研發較多且高端藥品較少等問題。生產環節存在生產成本高、兒童藥品說明書不規范或缺失等問題。市場環節存在兒童藥定價無明顯優勢、化藥領域國內產品進口替代難度大、兒科藥品的市場容量相對有限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