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加快,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近日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同意,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5—2017)》。
該項行動計劃的制定,主要在于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基礎和支撐作用,發揮“一帶一路”建設的最大經濟價值。《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5—2017)》的制定和實施,重點工作任務有:
一、制定完善中國標準“走出去”專項規劃和政策措施
針對重點國家、優先領域、關鍵項目,提出標準“走出去”規劃,在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重點領域,制定實施《加快中國標準“走出去”,助推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工作方案》。研究制定翻譯出版國家標準外文版快速程序、中國標準海外授權使用版權政策等相關管理辦法,完善推動標準“走出去”的政策環境。
二、深化與沿線重點國家的標準化互利合作
以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以及東盟國家和南亞國家等為重點方向,以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為重點,尋求利益契合點,研究構建穩定通暢的標準化合作機制。
三、推動共同制定國際標準
認真履行我國擔任國際標準化組織常任理事國和技術機構負責人的職責。鼓勵各行業實質性參與相關專業性國際、區域組織的標準化活動。發揮骨干企業積極性,在電力、鐵路、海洋、航空航天等基礎設施領域,節能環保、生物、新能源等領域,依托我國具有優勢的技術標準,主動聯系沿線重點國家開展國際標準研究,共同制定國際標準,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
四、組織翻譯優先領域急需標準外文版
圍繞裝備、產能、動植物檢疫等“走出去”優先領域,發揮國內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平臺作用,開展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標準“走出去”需求調研,梳理形成優先領域標準外文版目錄,分步下達國家標準外文版制定計劃。
五、開展大宗進出口商品標準比對分析
開展我國與東盟、中亞、西亞、東南亞四個區域重點國家的進出口商品貿易情況和相關國家標準分析,梳理分析沿線重點國家大宗進出口商品類別,發揮行業、地方優勢,依托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區域標準化研究中心,形成優先領域大宗進出口商品標準比對分析研究報告,為 “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標準信息服務。
六、開展東盟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依托與東盟國家氣候、環境、人文相似的地方省市,有效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成果,積極推廣我國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經驗。
七、加強沿線國家標準化專家交流及能力建設
充分利用我國科技、商務等合作項目,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面向沿線國家標準化發展和交流需求,采取多種方式,分批開展面向亞洲和非洲的標準化專家交流及人才培訓項目,有針對性地舉辦綜合知識類、專業領域類標準化援外培訓班。
八、實施標準化互聯互通重點項目
在電力電子設備、防爆設備、半導體照明、中醫藥、海洋技術、TD-LTE信息通信等領域,支持一批由相關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等牽頭組織,面向東盟、俄羅斯、中亞、中東歐等重點國家和區域開展的標準化互聯互通項目,夯實標準化合作基礎。
九、加強沿線重點國家和區域標準化研究
切實發揮地方的區位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推動建立沿線重點國家和區域標準化研究中心。積極組織開展面向阿拉伯國家、中亞、蒙俄、東盟、歐洲、北美等重點國家和區域的標準化法律法規、標準化體系、發展戰略及重點領域相關標準研究。
十、支持各地開展特色標準化合作
充分發揮各地區地緣優勢、文化優勢、語言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研究制定本地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標準化實施方案,挖掘一批具備標準化工作基礎的優勢領域、優勢技術和特色產品,提煉一批重點工作任務和標志性合作項目,開展中國城市與國外相關城市間的標準化合作試點。
新思界
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化與推進,全面深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標準化方面的雙多邊務實合作和互聯互通,積極推進標準互認,有利于我國標準的海外推廣應用,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支撐服務我國產業、產品、技術、工程等“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