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被國務院批復,新鄭機場T2航站樓啟用,鄭機城鐵即將通車,航空港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2月27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總體規劃(2014—2040)》進入評審階段,并開放市民意見通道,讓每一位市民都參與到
城市規劃當中去。
2010年,鄭州市新鄭綜合保稅區獲得國務院批準成立,當時的《鄭州市航空港區總體規劃(2011—2030年)》規劃范圍是190平方公里。這個
總體規劃提出“中原之門、智慧之港、生態之城”的發展定位,明確機場圈層布局的空間發展策略。2014年1月,省政府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概念性總體規劃(2013—2040)》,明確了“一核領三區、兩廊系三心、兩軸連三環”的空間結構。至此,從第一階段的宏觀性概念性規劃到第二階段的涉及方方面面的具體規劃順利完成。
而此次討論的總體規劃范圍大約368平方公里,南至炎黃大道,北至雙湖大道,西至京港澳高速,東至廣惠街,不包含航空港區的核心區。根據規劃,到2020年,規劃范圍內常住人口規模為110萬人;到2040年,常住人口規模將達到260萬人,城鎮化率為100%。
空間結構:三個區域功能各不相同
此次規劃的區域不是一個完整的城市,而是城市的一部分,功能定位是“生態智慧航空大都市主體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將打造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基地,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同時打造現代航空都市,成為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根據“一核領三區、兩廊系三心、兩軸連三環”,區域核心發展目標包含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智慧生態三個方面。
區域內以機場形成核心區,周邊規劃北、東、南三區。北區為主中心,是公共文化航空商務中心,也是城市綜合性服務區;東區為臨港型商展交易區,是會展交易中心,也是專業服務中心;南區是公共服務副中心,也是高端制造業集聚區。此外,區域內依托南水北調和小清河打造兩條濱水景觀廊道,形成實驗區“X”形生態景觀骨架。
交通規劃:5條軌道線延伸周邊
為了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將依托都市區軌道線網規劃,建設5條軌道線延伸至周邊,強化區域聯系。交通規劃以大量的軌道交通串聯組成,將減少跨區小汽車出行,并且,規劃中將結合軌道站點,建設過街交通和地下步行系統,倡導“自行車+公共交通”的綠色出行模式。
根據規劃,在區域交通上,將以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線網規劃為基礎打造快速鐵路網,實現實驗區對鄭州都市區城際軌道“30分鐘覆蓋圈”和中原城市群“1小時覆蓋圈”。在對外聯系上,依托G107、迎賓大道打造城市發展軸線,形成十字形城市發展主軸,外加機場功能環、城市核心環和拓展協調環三個道路環形骨架。在道路規劃上,形成“七橫七縱”區域快速干線網格,滿足實驗區及機場區旅客快速、安全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