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在廣大學生用各種方式祝福老師節日快樂之際,一項數據的出現,讓大家心里敲起警鐘,也同時為教師擔憂。近日,中國教育報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半教師認為自己處于亞健康,教師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狀況堪憂,不少教師呼吁學校、社會提高對教師健康的關注和保障程度,開設“教師心理咨詢室”。
調查顯示,51%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34%的教師患有輕微疾病,其中27%的教師患有慢性咽喉炎,26%的教師患有頸椎疾病,還有部分教師患有腰椎疾病、胃病、靜脈曲張等其他疾病。
心理健康方面,調查顯示,51%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心理常常感覺到有壓力,43%的教師認為自己心理不健康;20%的教師都沒有時間和精力應對已經發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只能硬扛著。
這一調查結果在類似的調查中也有反映,廣州市某區舉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講座上,現場教師接受了心理健康測試量表(SCL-90)測試,結果顯示,31.51%的教師有輕度心理障礙,12.37%的教師有中度心理障礙,21%已構成心理疾病,感受到壓力大、嫉妒情緒、焦慮情緒的教師則占69%。據了解,中國普通人群心理障礙的比例約為20%,教師群體則高于這一比例。
在人們心目中,教師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教師職業是崇高的,但這也在無形之中給教師群體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另外,個人財務狀況也是造成教師壓力的首要來源,據統計,教師普遍認為收入與其勞動付出不相配。這些壓力長期累積下來,就容易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心理學專家認為,心理枯竭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正是這種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枯竭會使他們經常體驗到疲勞、煩躁、易怒、過敏、緊張、抑郁、多疑等消極情緒。心理枯竭所伴隨的成就感降低,會使他們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進步,延誤自身的發展。
心理健康,也是教師的素質要求。一旦教師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就難以勝任教學工作的需要。但目前,由于教師
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幾乎是空白,教師缺乏心理健康知識,使得教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和治療,最終導致出現行為偏差。
教師健康問題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注,有教師建議在中小學衛生保健所內開辟“教師心理咨詢室”,開通教師心理保健咨詢熱線,為老師緩解壓力。學校也有必要展開對教師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提高教師的自我保健意識,不斷提高教師的總體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