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調查顯示,幾乎近一半的父母不認為自己的孩子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從不談論此類話題,更認為沒什么可說的。然而,關于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現實狀況,卻并非父母預想中的那么樂觀。
精神健康又稱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的一種良好狀態。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緒穩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識良好;思維與行為協調統一;人際關系融洽;適應能力良好。
事實上,十分之一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專家提醒,孩子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壓力來自社交媒體、網絡欺詐,還有學校考試等方面,甚至有的還存在早熟問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日常行為,使他們不敢出去玩,甚至還影響他們的朋友關系,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表示他們曾經想到過自殺。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患者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死和致殘原因。而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精神衛生狀況也令人擔憂:我國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達13、97%至19、57%,留守兒童、單親兒童、獨生子女的心理行為問題尤為突顯。在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如果再加上28歲或35歲以下青年人的情況,這個數字將更加觸目驚心。
日常生活中,學校和家長應該從以下方面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培養孩子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要教育他們學會宣泄和放松,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家長、老師及所有關心兒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調節學習壓力、學會情感交流、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興趣愛好;家長多與孩子進行情感、語言和身體的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更多
美容養生研究報告請關注新思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