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流行病學及人口推算,矮小癥患病率為3%以上,中國有800萬矮小癥患者,并且這個數字正以每年16.7萬人的速度增長。 2007年上海市針對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青少年患病率為3.77%,八成以上的家長對青少年肥胖及所帶來的疾病比較關注,但對兒童矮小所帶來的危害卻缺乏必要的認識。矮小的孩子很多存在個性、自尊心、自信心及社交能力等心理行為方面問題,甚至于有很多孩子會產生抑郁癥。這些數字提醒我們,兒童矮小癥應該早發現早治療,及時干預。
引發兒童矮小癥的原因:
生長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導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長(即通常所指的侏儒癥),如果不進行生長激素替代治療,最終身高只能達到130厘米左右
性早熟患兒通常個子偏矮
1/3宮內生長遲緩兒成年后身材矮小
甲狀腺功能低下
家族性矮身材
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某些代謝性疾病(如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腎小管酸中毒等)和某些慢性疾病及營養不良等。
目前評定身高矮小的標準:
低于國內標準p10以下 (標準為:周歲年齡5歲低于 105cm,7歲低于 117cm,9歲低于128cm,11歲低于137cm,13歲低于150cm,14歲男童低于156cm、女童低于151cm,15歲男童低于161cm、女童低于153cm)均在需要檢查的范圍內。
矮小癥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方法
矮小癥患者大多數可通過藥物治療而長高,關鍵是要查出矮小癥的病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狀腺素治療。侏儒癥,應補充生長激素進行藥物治療,對Tumer綜合征、慢性腎衰和宮內發育遲緩等非生長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長激素治療效果很顯著。
非藥物治療方法
合理的飲食:蛋白質是骨骼與肌肉生長的能量來源,同時又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是兒童生長發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適量的運動:運動不僅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身體充分運動后還能增進食欲,對孩子增高有幫助。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孩子矮小癥的問題也越來越普遍,家長應該嚴格對孩子的身高、體重進行把關,如果在矮小癥范圍內,應該盡早治療,避免因為認識誤區,當誤了孩子的治療。比如老話說的“二十三還要躥一躥”,尤其是對于女孩而言,到了16歲才發現身材矮小再來救治已經晚了。父母身高都很高,孩子一定也會高,這也是一大誤區。孩子的身高取決于父母基因,還有后來的個人因素,比如睡眠、營養、運動、個人身體發育規律、疾病、早產兒等因素都會產生影響。所以,不要因為一時的誤區,而當誤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