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頸椎病就是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小病,至多也就是勁椎有點痛,脖子有點僵硬,雖然有點難受,但對身體影響并不大,所以最多痛時轉轉脖子,很少有人因此去看醫生,去找人調理。但是新思界
健康要說的是,不要小看了頸椎病的威力,長期下去,頸椎病會帶來很多并發癥,甚至會導致猝死。
頸椎病如果長期不治,有可能會導致吞咽不暢,甚至造成食管周圍炎癥、水腫;心跳過速,引發心臟不適;高血壓,伴有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或全身乏力、倦怠、心悸、胸悶、耳鳴、眼花及性情急躁等;胃脘不適,特別是交感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腹脹便秘;甚至是癱瘓,即椎體側束受到頸椎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
頸椎病的癥狀表現為:
頸型:主要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并伴有相應的壓痛點。特征是頸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動不靈活,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神經根型:病人的手掌或手臂麻木、疼痛、握力減弱,有時連拿杯都覺得沒有力,病情嚴重時,整夜疼痛難于入睡。
椎動脈型:病人的征狀是偏頭痛、頭暈,或者胸悶、胸痛。每次眩暈發作都和頸項轉動有關。
交感神經型: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
據體檢中心數據顯示,大多數單位為員工體檢的項目都不包括頸椎病,辦公室白領防治頸椎病主要靠“感覺”。《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正在修訂職業病的目錄,擬定鼠標手與頸椎病等辦公室工作者常見病納入職業病。
對于頸椎病治療不能光憑感覺,除了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通過改善坐姿、減少勞損、加強運動、避免急性損傷等方法積極預防外,還應有長期監控的意識。如果有條件,應定時到醫院進行體檢,避免頸椎病向嚴重的后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