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中國的宣傳主題是“合力抗艾,共擔責任,共享未來”。盡管國際社會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依然是人類健康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國家。
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面臨的一大現狀是,通過性行為感染艾滋病的人數急劇增加。2015年1月—10月份,全國新發現感染艾滋病例數為97000例,94%是通過性行為感染的。在這94%的感染者中,66.6%通過異性性行為感染;27.4%由于同性行為感染。
此外,男男同性戀群體已經成為全國感染艾滋病的最大易感群體。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男男同性戀感染艾滋病者占據了60%—70%。同時,青少年感染者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分析發現,2011年—2015年10月份,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的平均漲幅上升到了49%。
那么,青少年為什么是易感染人群呢?2014年全年與2015年1—10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15歲到24歲青年感染者中,男男同性感染者占據82%。其中,男女性別比為11:1。女生感染艾滋病的人數每年基本上穩定在50個左右,男生感染上升幅度卻很快。
15—24歲的整個群體,通過性行為感染艾滋病的總人數中已經占到了96%,其中,男男同性傳播占57%。單純地看這部分學生,性傳播也是最主要的途徑,且男男同性感染者占的比例更高。
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吳尊友表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青少年性生活提前,其次是新一代年輕人對于性行為更加開放;另外,無論是異性或者同性,大齡人員更喜歡年齡小的性伴侶。
對此,一方面要加強學生性教育,把性生理、性觀念、性道德貫徹到學生中去。從生理、心理、情感、社會的角度使青少年更加正確地認識性行為,培養青少年健康的性觀念,這是控制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艾滋病離我們并不遙遠,有時近在身邊。”這是很多防艾工作者經常提醒公眾的一句話。在艾滋病感染者數字不斷攀升的當下,如何做到感染者零歧視、志愿者零誤解、中小學生與相關知識零距離,也值得關注。
吳尊友呼吁,艾滋病的防治需要多部門的參與,尤其是社會組織的作用。尤其是針對伴隨互聯網生存的青少年一代,互聯網是社會向青年學生傳播艾滋病知識的重要載體。離開社會組織,要想取得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勝利,幾乎不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會員國今年9月已同意更新應對艾滋病的目標,繼續采取快速、有針對性的行動,以期在2030年前結束艾滋病流行。并希望在2020年前做到:全球每年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低于50萬,即比2010年降低75%;確保90%的艾滋病毒攜帶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況;90%知道自己感染的人接受治療;90%接受抗艾治療的人能夠實現病毒載量抑制。
更多
養生知識請關注新思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