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流動人口衛生和計劃生育信息共享與應用,北京市衛計委近日印發相關方案,各區縣衛計委為轄區內居住6個月以上的流動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健康檔案,及時掌握流動人口的健康狀況,全面落實11類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自今年起逐年提高流動人口建檔率,到2017年底流動人口建檔率達到80%。
方案還明確為轄區內居住滿3個月的0-6歲流動兒童建立預防接種檔案,采取預約、通知單、電話、手機短信等方式,為流動適齡兒童及時建卡、接種。每年3-5月份集中開展“強化查漏補種”活動,確保漏種兒童及時補種。開展乙肝、麻疹、脊灰、水痘等疫苗補充免疫、群體性接種和應急接種工作,不斷提高流動適齡兒童疫苗接種率,到今年底流動兒童接種率要達到95%。
在流動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管理方面,方案要求為流動孕產婦、兒童建立統一的
保健管理檔案。落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提高流動人口免費獲取避孕藥具的可及率和覆蓋率,流動人口免費藥具獲得率達到90%以上;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服務覆蓋率達到85%以上。
目前,流動人口
健康管理仍然存在不足。由于流動人口頻繁變更居住地,信息化水平滯后信息互聯互通難等原因,使得0~6歲兒童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需要提供長期、系統服務的項目難以在流動人口中開展。此外,各級財政按照戶籍人口核定補助經費,限制了經費在不同地區間的調配使用,很難做到“錢隨人動”。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特別是人口凈流入地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向流動人口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困難。
即便如此,國家衛生計生委近年還是加大了對流動人口的健康管理。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后,在全國27個省份的40個城市啟動流動人口衛生和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重點做好流動人口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流動兒童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控、流動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等方面的工作。
2014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先落實流動人口兒童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控、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等6類基本公共服務,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和計生服務均等化運行機制。
總之,流動人口衛生服務、健康管理均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政府需要為此破除政策上的障礙,克服技術上的困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保障。而流動人口個體也應該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識和權利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獲取
公共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