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算港澳臺地區,全國31個省(區、市)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已全部公布。從地區總量看,31省(區、市)2014年GDP之和達到684271.19億元,較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GDP數據超出47808.19億元。但較2013年的各省GDP之和超全國61164.13億元明顯減少,這是該數據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收縮。
自1985年國家和地方層面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一直高于全國的GDP總量,不僅呈現出“1+1>2”的局面,而且有遞增的趨勢。
地方GDP之和超越全國總量的原因比較復雜,有專家稱,地方數據注水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少地方政府為了完成節能降耗和GDP考核等指標,會對數據進行修改,以讓數據更好看。
此外,還有跨區域經濟活動導致數據重復統計也會出現GDP數據不統一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活動在區域內交叉發生,加上統計上的精確度不夠,從而出現一個經濟活動,兩個省份重復統計的情況。
然而,各省GDP之和與全國GDP的差值增加勢頭在2014年被打斷,近5萬億元的差額較前兩年明顯縮小。
2003年至2014年各省GDP之和與全國GDP的差值及其占比如下表1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