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自主零部件的缺失正成為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潛在危險之一。而因為成本、技術等原因,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轉向國外配套已經成為趨勢。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74763輛,同比增長3.2倍。2014年最后一個月,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單月產銷皆高達2.17萬輛,接近之前5個月的銷量總和。在這種“爆發式增長”背后,包括電池在內的關鍵零部件出現大量供應缺口,很多關鍵零部件依賴外資供應商。
因為開發周期長、開發費用大,國外供應商對國內的汽車市場還處于觀望狀態。現在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的確火爆,尤其是在一線限購城市,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并不真正取決于市場需求,更大程度上是取決于生產能力。
但目前國內零部件生產商是小投資、小規模,生產的是單個小零件,一旦要批量生產的時候,一致性、安全性難以保證。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自主零部件的缺失正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潛在危險之一。而因為成本、技術等原因,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轉向國外配套已經成為趨勢。
而一旦這種趨勢成為現實,在關鍵零部件的供應上將陷入核心技術“空心化”尷尬,上游產業鏈完全被外資掌控。在1月24日于天津舉辦的全球新能源汽車論壇上,專家披露國內電池產值占全國比例不足三分之一。
中國在關鍵技術上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但由于研發投入分散和生產規模尚未成型,新能源汽車企業研發投入僅為國際標準2成,在目前的政策指引和相對混亂的產業生態下,新能源汽車要防止零部件體系的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