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能源發展宏觀政策中,光熱發電的熱度普遍升溫。3月中旬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光熱無疑是能源領域的亮點。綱要提出“積極支持光熱發電”,并且“實施光熱發電示范工程”進入了“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重大工程名單。
《規劃綱要》中提及風電、光伏、水電時,都沒用“積極”這一字眼,唯獨在光熱方面提到“積極支持”。“積極支持”意味著光熱發電的發展將提速。在近日下發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國家能源局提出加快光熱發電等領域的技術定型,繼續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探索太陽能熱發電新技術和新模式。
此外,根據《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到2020年底,要實現太陽能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保有量達到8億平方米的目標。重點在青海、甘肅、內蒙古等西部太陽能資源條件好,未利用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積極推進一批太陽能熱電站示范項目,打造若干個百萬千瓦級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基地。
去年9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首批示范項目申報共一百多家,總規模約10GW。日前,太陽能熱發電首批示范電站項目進入最終決策階段。而在3月21日舉行的第九屆亞洲太陽能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透露,該名單近期有望正式公布。
行業研究人士表示,光熱發電在儲能、規模化、與常規能源協同、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光熱發電機組可以根據電網用電負荷的需要,快速調節汽輪發電機組的出力,即參與電網一次調頻和二次調頻;此外,其穩定的電力輸出和良好的調節性能,適合集中大規模建設太陽能發電基地,可替代燃煤機組作為電力系統中的主力機組。在政策的助推下,光熱發電有望成為“十三五”期間能源領域發展亮點。
日前,國內的
光熱發電仍處在研發、示范和工程建設階段。國家尚未出臺太陽能光熱發電的配套和激勵政策,但是幾大電力集團及數個民營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數十個5~10萬千瓦的商業化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在西北、西南相繼開展前期工作。
按照國家能源局規劃,一期光熱示范項目1GW,投資規模300億元左右;2020年國內光熱發電項目規模1000萬千瓦,預計投資規模3000億元左右。在光熱發電項目系統構成中,聚光系統、儲熱、導/換熱系統是光熱電站的核心,投資占比約70%。因此,隨著光熱發電的快速增長,相關產業鏈的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將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新思界為您提供
《2016-2020年光熱發電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行業經營指標深度調查分析報告》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