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海外生活的移民和留學生,來美國之后最關注的一定是就醫相關的問題,不光因為美國的醫療費非常高昂,更加因為不了解美國的醫療體系和專業詞匯,一旦生病如果沒有經驗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在奧巴馬執政期間曾制定了Obamacare的規定,而川普就任后,在國會演講時呼吁國會廢除和替代奧巴馬醫保方案,進行醫保改革以擴大選擇,增加可接入性,降低成本,同時提供更好的醫保方案。
美國的醫療分為截然不同的兩種,一種是公立醫院,一種是私立醫院。私立醫院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營利性但不屬于政府的,這類醫院主要是各種慈善機構等組織成立的,作為對公立醫院的補充。另外一種則是盈利性私立醫院,這類醫院收費較高,但水平一般很高,以專科醫院為多。在私立醫院工作的醫生,一般薪水很高。公立醫院基本滿足美國低收入階層的最低保障,私立醫院除了提供美國公民基本醫療服務以外,還提供比較高端的醫療服務。兩者配合,形成了美國整體醫療制度。
美國支付醫療費用的方式,可以分期付款,可以盡量減免,實在沒錢可申請救濟和援助。美國的醫院有治療診斷權,沒有賣藥權。也就是醫院只是診斷的,患者買藥有另外的藥店,藥房負責。醫藥根本就是分開的,所以完全談不上以藥養醫,也省去了中間保障的醫藥費用。
美國監督機制非常完善,一旦醫生收到患者大筆財物,很難逃過監控。美國目前現金的交易極少,基本通過轉賬刷卡形式。而醫生的賬戶大部分是被監控的,對每一筆收入,銀行都會進行監督,數額較大的來歷不明的錢均會被盤查,并記入個人檔案,影響一個人的信譽。美國醫學界有所謂的誠信檔案。有劣跡的醫生將被全美醫師協會打入黑名單,所有黑名單上的人,將不被美國境內的任何醫療機構聘。
美國醫院全部都是預約制度,一個醫生一天只看幾個病人,每個病人都會享受到完善的診斷和治療。美國做得最好的可謂鄉鎮醫療,也就是家庭醫生。在美國,無論鄉鎮城市,每戶人家都有家庭醫生。家庭醫生一般是綜合科的醫生,他們可以診斷和治療基礎的、常見的小毛病,病人也可以就近在社區醫院住院護理。
新思界
醫藥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全美80多萬醫生中,60多萬都是家庭醫生,美國家庭醫生水平并不差,他們是美國醫生的中堅力量,也受過嚴格的醫學訓練。然而,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兩項醫療數據,人均醫療開支以及醫療占GDP比重。醫療費動輒幾百上千美元,讓美國的中產階層生不起病,更有既買不起私人醫保也買不起聯邦醫保的人,便只能望醫興嘆。
新思界為您提供
《2017-2021年美國醫療市場調查及投資風險規避建議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