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開年車市異常熱鬧,一邊是新車搶先上,另一邊是經銷商與主機廠商的拉鋸戰日益白熱化。繼寶馬、奧迪和奔馳三大豪華車品牌之后,多家品牌經銷商輪番向廠家索要“過節大紅包”,并且有蔓延之勢。
元旦假期之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代表523家經銷商致函一汽豐田,提出九點建議,要求緩解經銷商庫存壓力,索22億元人民幣補貼,并且要求在5個工作日內給出回復。
在中汽協代表經銷商向一汽豐田的致函中提道:因一汽豐田商務政策和壓庫等行為,導致經銷商庫存超限、價格倒掛,引發資金緊張,經營費用和財務費用大幅增加,經濟效益下滑,不少經銷商出現嚴重虧損,有的甚至面臨倒閉;因此廠家應給經銷商每臺車不少于4000元的補助(總價值約22億元),廠家2015年制定不高于2014年實際完成的年度計劃,取消跨區處罰等。
據中汽協透露,當下一汽豐田523家經銷商中,95%都在賠錢虧損,部分經銷商可能將停止銷售一汽豐田車輛,乃至因為虧損徹底關停。一汽豐田經銷商“揭竿而起”、保時捷經銷商表示“暫停向廠家進車”等,都與寶馬經銷商集體“起義”不無關系。去年11月底寶馬華東區幾大經銷商集團對廠家的聯合“上書”,寶馬中國最終以50億元的追加返點補貼平息這場“風波”。隨后奧迪和奔馳先后主動宣布以“補貼”名義給經銷商“發紅包”。
4S店的日子的確不好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只有30%的汽車經銷商能夠盈利。而在2010年,這個數字是70%。
由于汽車制造商占據強勢地位,4S店們不得不承受庫存壓力的煎熬。汽車制造商會規定每年的銷售目標,比如一年2000臺,如果達不到目標就不給相應的返利。4S店為了獲得返利,只好大量買進汽車庫存,這給它們帶來了極大的現金流壓力。2014年中國有40%經銷商的平均庫存超過兩個月,超過合理庫存的汽車數量為66萬輛,占用資金924億元。4S店里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體驗和服務,背后都需要大量的金錢支撐。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創業者介入汽車后服務市場,以簡單保養和配件電商等業務為切入點,以此來從4S店里搶客戶。互聯網的進入將渠道縮短了,會改變整個產業鏈的勢力格局。
汽車制造商也應該認識到傳統的經銷模式的弊端帶來的局限性和落后性,積極尋求改變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