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AA(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發布報告稱,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產值已達16億美元。報告稱,1996年到2014年,轉基因的種植面積增長超過100倍,由170萬公頃,增加到1.815億公頃,使得轉基因技術成為現在應用最為迅猛、速度最快的一種技術。
1月28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創始人 Clive James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在世界上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中排名第六位。
難得的寬松,轉基因有望在中國商業化
“要大膽創新研究,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占領了。”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如此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糧食安全的重要講話發表以來,中國關于轉基因的輿論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2008年,中國政府啟動了轉基因重大科技專項,預計到2020年將投入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支持轉基因技術的研發。依靠著這個重大專項的投入,如果想往產業化走,應該說是有非常好的條件。
不過,轉基因品種想要商業化,按照現行的《種子法》等法律,還需要過品種審定這一關。2000年開始施行的《種子法》第十四條規定,轉基因植物品種的選育、試驗、審定和推廣應當進行安全性評價,并采取嚴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曾被阻擋商業化
中國曾經是國際上最早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2004年之前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快速發展,但是到2004年以后,逐漸被巴西、印度等國家超越。2004年以后,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長減慢的原因似乎與媒體有關,因為媒體報道了許多轉基因安全尚存風險的報道,阻擋了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
實際上,已經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但風險評估及管理方面的工作還是非常重要的,要繼續按照現有的法規,按照最好的科學手段來研究轉基因作物在以后發展中的問題。
轉基因作物在中國的發展道路充滿了坎坷,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在對其進行推廣的同時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工作,避免風險的發生,在保證糧食安全的情況下,發揮轉基因作物的優勢,使其能夠商業化,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夠給民眾帶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