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網站30日發布2014年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
一般公共財政支出情況
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140350億元,比上年增加11140億元,增長8.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財政收入64490億元,比上年增加4292億元,增長7.1%;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本級)75860億元,比上年增加6849億元,增長9.9%。一般公共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19158億元,同比增長7.8%。
一般公共財政支出情況
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支出151662億元,比上年增加11449億元,增長8.2%。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2570億元,比上年增加2098億元,增長10.2%;地方財政支出129092億元,比上年增加9351億元,增長7.8%。
2014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增長8.6%,比2012、2013年分別回落4.3個和1.6個百分點。主要影響因素:一是工業生產、消費、投資、進出口、企業利潤等指標增幅均不同程度回落,增值稅、營業稅、進口環節稅收、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增幅相應放緩。二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持續下降,影響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增長。三是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擴大,商品房銷售額明顯下滑,與之相關的房地產營業稅、房地產企業所得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等回落較多。四是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等政策,在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對財政形成減收。
中金發布報告認為,2014年財政政策很不積極,中國財政自動穩定器功能偏弱,需要加大財政政策相機抉擇力度,不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轉向,預計2015年將回歸積極態勢。
中金并稱,2014年實際不積極的財政政策部分抵消了貨幣等政策放松的效果,這不僅與經濟增長下降所要求的積極財政政策相去甚遠,而且赤字率下降,對于經濟增長放緩更是雪上加霜。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在2014年度財政收支報告中有所體現,金融業對勉強完成全年財政收入目標功不可沒;支出增幅的收斂亦顯示財政收支矛盾在加劇,12月僅1.2%的支出增幅也顯示中國強勢反腐等多種因素對年底突擊花錢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