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部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共有20家上市鋼企發布了2014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河北鋼鐵成為2014年上市鋼企凈利潤“預增王”,預計凈利潤達到6.7億元-7億元,增長幅度高達476.69%-502.51%。而韶鋼松山,去年業績預虧高達11億元,凈利潤下降幅度達1184.06%。
針對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有相關人士分析指出,“去年鋼鐵行業基本延續了不景氣的走勢,很多鋼企的主營業務并不盈利,但是由于不同鋼企采取的策略不同,導致很多鋼企在年終仍然以盈利收官。”
多數鋼企陷入“一年虧損一年盈利”怪圈
很多上市鋼企的業績基本遵循著“一年虧損一年盈利”的路線。以韶鋼松山為例,2012年韶鋼松山業績虧損19.51億元,2013年實現凈利潤1.01億元,而2014年韶鋼松山業績預虧達到11億元。
對于韶鋼松山去年巨虧的原因,公司方面稱,2014年鋼材消費持續低迷,鋼材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降,公司鋼材銷售毛利同比大幅降低;同時,受融資成本率同比大幅上升及人民幣貶值的影響,財務費用同比大幅上升,預計全年虧損11億元。
據相關業內人士透露,上市鋼企遵循這種“一年虧損一年盈利”的路線恰巧可以規避退市風險,其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花錢救贖”.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1月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鋼鐵全行業整體盈利狀況有所改善,2014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5882.07億元,同比下降2.98%,實現利潤304.44億元,同比增長40.36%。
數據顯示,2014年鋼鐵行業累計虧損面為14.77%,同比下降4.55%,虧損額117.47億元,同比下降8.02%,銷售利潤率為0.85%,同比提高0.26個百分點,從利潤構成情況來看,主營業務保持盈利,但盈利水平較低。
國有鋼企已將政府補貼視為保命符,今后隨著鋼鐵行業的改革,這些不公平的現象可能會逐漸消失,鋼企的生存根本應該建立在其產品競爭力和所占有市場份額上,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保護,鋼企依然在勉強生存,這不利于行業走出困境。
從宏觀來說,前些年央企規模擴張過快的后遺癥正陸續顯現,在行業環境上鋼鐵企業多陷于產能嚴重過剩的格局,在一段時期內很難擺脫增產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并且在經濟新常態下,增速放緩、產業結構升級也令部分鋼鐵企業盈利困難。少數虧損企業可能處于困難長期化。在鋼企自身,也存在著企業發展不夠平衡、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治理機制不夠健全、管理不夠精細、經營效率不夠高、歷史包袱比較重等方面的問題。
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就要從鋼企的自身改革開始,徹底解決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優化產業結構,約束發展方式,健全治理機制,加強管理,提高經營效率。脫離政府的保護,鋼企的生存根本應該建立在其產品競爭力和所占有市場份額上,在行業內進行良性的競爭和發展。